大学校园环境是表达校园生态性、地域性、人文性等特征的理想载体与表现形式,也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的场所,需要形成自身所特有的环境氛围。为全面贯彻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把学校建设成自然人文和谐、文化氛围浓厚、精神追求高尚的园林式校园,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校园建设规划。
一、校园建设现状
(一)已有成就
目前,校园绿化面积51.09万m2(宜绿化面积87万m2),绿化率58.7%,绿化覆盖率达43.6%。乔木总数4万多株,灌木总数16万多株,木本植物品种达到174种,有12种为珍稀植物品种,有多项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校园绿化标准。校园楼宇林立,绿树成荫,芳草引蝶,显示出学校蓬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按照“统一规划、分期实施、逐步到位、各方参与、共同建设”的方针,初步完成了校园环境绿化工作,并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被评为济南市花园式单位和山东省高等学校校园绿化先进单位。其主要成就如下:
1.初步达到了“林中有园、园中有林”的整体效果。利用围墙外绿化带,在围墙内建立了3.4千米的防护林,使其成为校园外围的环行生态绿色屏障。在校园内部,以主次干道、人工湖区、生态区、绿地区为重点,通过种植法桐、银杏、白蜡等乔木以及其他适宜植物,形成与围墙防护林相呼应的内绿化带。点、线、面充分结合,花、草、树、藤立体布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合理搭配,初步形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另外,以校内自然形成的沟壑为基础,因型造势,建设了7万多平方米的校园长廊绿化带,成为师生学习、休闲的理想场所。
2.绿化基地建设奠定了园林化校园物质基础。学校通过努力,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苗圃,并根据绿化规划储备了银杏2000多棵,国槐500多棵,紫叶李500多棵等苗木,为校园绿化后期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苗圃每年育苗15个品种,6000多棵,其中,每年应用到校园绿化中的苗木1000多棵,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绿化经费。
3.建立了完善的绿化养护系统。学校成立了绿化养护队伍,配合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巡视,有效降低了后期养护成本。建设了主要绿地喷灌系统,利用中水灌溉植物,节约了用水量和浇水人工。
4.初步营造了文化育人的校园氛围。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强调环境育人。对主要道路广场和桥梁进行命名,大环“熙华路”,中环“泰和路”,东西主干道“天一路”;三座桥从东而西分别是“达观桥”、“大成桥”和“致远桥”;主广场为“齐鲁广场”,配以泰山石;广场镶刻“明德励志,崇实尚能”校训;校门背面镶嵌“扎实为人,执着做事,追求卓越”校园精神。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虽然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制约,校园环境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不能很好的落实。校园绿化规划作为学校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应服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在一定的时期内,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预期性。而在目前的新校区绿化建设中,任意性种植和建设比较突出,没有根据校园特点和具体情况考虑绿化所包含的美学和实用功能。
2.养护管理措施跟不上。植树是三分栽,七分管,从现有的绿化工作看,“重设计施工、轻养护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设计、施工上资金投入充分,而在养护管理上投入不足,这导致校园中前期种植的草坪大量死亡,植物生长不良和缺苗事情常有发生。
3.绿化可持续性发展不足。苗圃缺乏人工和资金的投入,每年育种和扦插的苗木需要一定的生长周期,造成中等规格的苗木缺乏,致使补植工作无法开展。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校园为宗旨,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建设的方针,按照学校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和事业发展目标,把学校建设成自然人文和谐、文化氛围浓厚、精神追求高尚的高层次园林式校园。
(二)建设目标
充分利用校园内的人工湖和河道的自然景色,建设一个建筑布局合理、功能定位准确、环境清新典雅、景观协调得当、人文自然和谐、有相当文化底蕴的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校园。通过道路的建设和延伸,构造便利通达的交通网络,将教学区、生活区等建筑组群与园林景点、假山湖面有机连接起来,使之符合学校发展战略的要求,满足学校事业发展的需要。
园林化——进一步营造更加优美和更加舒适的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园林化环境。
生态化——充分利用人工湖和河道水面的自然环境,借景校外的山脉,突出山、水自然特色,营造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景观体系,使校园绿化整体水平得到提高,形成生态自然的校园环境。
人文化——梳理校园空间,整合校园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并赋予文化内涵,完善校园内广场、建筑、人文景观等的命名,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展现山东轻工业学院长久办学积累的文化底蕴。
三、规划范围、依据和原则
(一)规划范围
济南市规划局划定长清校区红线以内校园。
(二)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济南规划局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济规管要西字〔2003〕第5号);山东轻工业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图。
(三)规划原则
坚持师法自然。利用自身的环境基地特征,来塑造具有基地特征的校园环境,力图创造山东高校的“长清风格”——林带、水系、湖面、人性化的步行系统、安全便捷的车型道路景观系统。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强调人、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互融,创造人性化的,多功能多层次的,丰富舒适的交流空间。
坚持可持续发展。校园建设规划统一规划,分期建设,留有一定发展空间,为校园可持续发展留有余地。
坚持历史传承。创造一个历史、人文、自然、科技高度融合的综合空间系统和环境。
四、规划功能分区与布局
在维持各功能分区布局结构基础上,确保2012年秋季图书馆的使用。五年内建设5万m2建筑,改善学生和教职工居住条件,对学生宿舍内设施进行更新,达到设施先进,使用方便,充满温馨和人性化的学生生活区。
五、道路交通规划
道路系统——现已建成道路人车分流,能满足师生日常通行需要,但学生宿舍区和教学区之间人流较大,加上自行车很多,造成拥挤。未来结合已有道路、建筑分布、绿化景观等条件,加强校园内部交通联系,完善校园道路系统,增强校园道路可达性,满足校园内人流和车流安全,建设一个畅通、舒适、安全的道路系统。
步行系统——结合校内功能分区和环境绿化,以“安全、舒适、便捷”为指导思想,梳理校园步行系统,使之完善畅通。
静态交通——校园内按美观、师生需求的原则,采用水泥彩砖硬化的方式,因地制宜、适量布置,在各功能区附近设置汽车停车场。
六、校舍建设规划
2011年-2015年校舍建设任务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改造项目
完成长清校区已有建筑物使用功能的调整和改造建设任务,并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确定建设的项目;
(二)扩建项目
根据长清校区建设总体规划和学科建设需要,逐步完善长清校区办学功能的总要求,完成所需要建设的项目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任务。
七、绿地与景观规划
(一)绿地空间规划
以建筑组群为单位,种植乔木为主,辅以灌木和地被植物,营造丰富的园林空间,使园林与建筑互相渗透,形成相容的园林式布局。通过多层次的园林空间,塑造地形,弥补地势平坦的缺点,建设自然式生态绿地。通过自然式生态绿地的穿插、渗透,映衬组合,勾勒出流畅柔美,富于自然韵致的园林式生态校园。
(二)景观节点规划
序号 | 景观名称 | 景观地点 | 责任载体 |
1 | 毓秀河水系 | 大成桥两侧 | 后勤处 |
2 | 景观湖 | 图书馆北区域 | 后勤处 |
3 | 轻化园 | 行政楼北、图书馆以东区域 | 轻化学院 |
4 | 绚秋园 | 文科楼北区域 | 艺术学院 |
5 | 机械园 | 第三教学楼以东区域 | 机械学院 |
6 | 理学园 | 中水站和第三餐厅之间区域 | 理学院 |
7 | 日新园 | 公共教学楼附近区域 | 商学院 |
8 | 盈芳园 | 中水站以北区域 | 食工学院 |
9 | 信息园 | 10号、13号学生宿舍楼之间 | 信息学院 |
10 | 电气园 | 4号、5号学生宿舍楼之间 | 电气学院 |
11 | 化工园 | 4号学生宿舍楼北区域 | 化工学院 |
12 | 文体园 | 1号学生宿舍以南区域 | 体育学院 |
13 | 教育园 | 校医院和熙华东路之间区域 | 继续教育学院 |
14 | 文法园 | 图书馆周围区域 | 文法学院 |
15 | 外语园 | 第一餐厅和天一路之间区域 | 外语学院 |
16 | 材料园 | 锅炉房周围区域 | 材料学院 |
景观内涵如下:
毓秀河水系。河道两侧植物已基本栽植完毕,主要是增加海棠和核桃树。计划做好河道的防渗,利用人工水景与自然水景相结合的方式来丰富校园环境。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自然资源形成景致,水面与周围的桥、台阶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宜人的环境,为学校师生休憩和学习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场地。
景观湖。景观湖区,已经初步挖出形状,下一步进行堤岸的改造和美化以及湖底防渗工作,构筑完善的水体循环系统;种植色彩多样,层次丰富的花卉苗木;沿湖设置休闲座椅和活动设施,甚至长廊或环湖路等,形成丰富多变的亲水空间,对师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以舒缓学习压力、启迪思维、激发灵感。结合图书馆、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等环境布置,形成滨水交融的自然园林,成为校园公共空间的灵魂所在。计划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完成。
轻化园。以微地形上马尼拉草坪为主,四周散布不同高度的植物,重点通过林缘线的高低错落,制造不同的景观结构,重点是草坪西部的柿子树和五角枫树阵,树冠丰满,可以吸引很多学生在此停留。可以考虑马尼拉草坪上栽植部分北海道黄杨,作为草坪的点缀和色彩的反衬。五角枫树阵位于图书馆东侧,由色彩斑斓的枫树林组成,在低视点景观作了地形上的抽象安排,形成对远处自然山景的很好概括,在场地的中心设置舟形种植池,种植枫树。抽象山体和舟形种植池暗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意,并在场地的林荫下散置雕塑感的座椅,为学生提供学习修读的空间。
绚秋园。重点突出秋色叶树种,已经完成大部分栽植,树种种类多,地形起伏比较大,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两端栽种灌木,形成亲切宜人并且封闭的小广场,北侧有花架和水池,充分利用地形环境,在凹型区域建设半圆形小空间,相对封闭,设置石凳,形成滞留环境。在南面主山设仿古亭,可仰高楼,突出图书馆的高大,俯瞰广场,体验山之高。
机械园。主要以名贵树种为主,已经栽植朴树、黄刺玫、榉树、小蜡、枫香、七叶树、加拿大黄枫、黄连木、文冠果、灯台树、垂枝榆、流苏、龙珠碧桃等品种,主要加大地面植被和灌木的栽植,可以考虑石楠、胡枝子等灌木,播种草坪,进一步完善植物群落,丰富物种种类。
理学园。作为一个中水站和三食堂之间的缓冲地带,主要目的是隔离作用,栽植以梨树和水杉为主,核桃树和苦楝等乡土树种为辅,围合、隔离、遮蔽以形成不同园林空间。
日新园。教学楼前、后的绿化应充分考虑室内的通风采光。靠近教学楼的阳面可以设花坛,配置矮小灌木或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高度以不超过窗户为宜。在教学楼10米以外,方可栽植乔木,教学楼东、西两侧可种植水杉等乔木,并结合垂直绿化,以遮挡夏、秋季烈日直晒。两个教学楼中间可以栽植中等乔木,隔开彼此楼上的声音,并在楼周围的树林中设置石凳石桌等方便学生修读。
盈芳园。作为校园内一个重要的节点和教职工住宅区的休闲花园,采用休闲、亲切的设计手法,创造宜人的空间,设置较多的圆桌、石凳,为师生的休息提供方便。内部道路的设计采用弯曲小径的形式,竖向上引进高差,强调爬坡上坎和峰回路转的感觉,同时空间划分收放有致,并在各个视线节点的位置上布置健身器材、儿童沙池等设施,从而造成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效果。完善景观序列,中间设置下沉绿地,种植大片的牡丹花和芍药。
信息园。处在学生宿舍中间,设计为半开敞的学生休闲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感和依赖性,使得学生舒缓疲劳,放松身心,恢复精力,才能以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中。植物种植以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为原则,注重生态效益的发挥,乔木以三角枫为主,搭配以大叶女贞,灌木以珍珠梅和榆叶梅为主。
电气园。作为学生宿舍区中心绿地,应是一个非正式的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能让人驻足停留,可在其中漫步的自由,轻松的交流空间。应通过各种景观要素的科学合理组织,形成动态和静态的不同空间,在统一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解决学生对不同功能空间的需求。电气园在空间设计上,增加了花架,方便学生学习和交流,花架前后种植花树,例如海棠等,花架前栽植藤本植物,为学生提供幽雅安静的空间。
化工园。化工园是学生宿舍区的绿地之一,位置非常重要,我们赋予它为记忆的空间和成长的空间,良好的空间设计会成为学生与学校的感情纽带,让学生找到当年的回忆,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另外,当生态环境到达一定的标准,校园的空间才算是完美空间。要针对具体的地质环境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校园的山水化、园林化成为真实的生态系统。在这个区域种植以樱花为主导品种,五角枫、大叶女贞为骨干树种,连翘为灌木,形成由树木植物分割出来的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空间,成为一种相对私密的交流领域。
文体园和教育园。层林,重点是防风固土,为学生提供悠闲的树林,以点带结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园景观。
文法园。高校图书馆建筑是校园内的人文景观和主体建筑,体现了高校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其景观风格应具有很强的文化氛围。根据本地区、本高校的文化特色,将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融入到图书馆景观设计中,同时必须增强现代意识,使图书馆景观体现出时代的特色。图书馆的周围以生态遮阴为主,大量种植白蜡和五角枫,适当遮挡一楼的侧面出口和自行车停放区,树木郁郁葱葱,体现图书馆区域的静、幽、雅,避免了绿化只顾观赏性不顾遮阴实用性的缺陷。
外语园。学生食堂作为承载校园文化和展示校园文化的一个窗口,设计中应注重建筑景观一体化,结合现代大学生就餐特点,力求弘扬校园饮食文化,体现现代教育模式开放式与交互式的特点,综合考虑整体功能布局;同时注重不同建筑空间的连贯性与交互性,紧密结合地形和环境,获得以人为本的、生态的、易于体现校园文化内涵的校园空间序列。外语园以雪松和银杏为主干树种,辅以大叶女贞和海棠,种植形式活泼,食堂东侧密植五角枫,配以灌木、草地、自由穿插,使植被、建筑达到疏密相间的精致宜人境界。
材料园。作为一个成熟的绿地,已经完成所有植物的栽植,作为一个从宿舍区到教学区的过度绿地,该区域的环境景观形态应以绿化为主,隔离篮球场和锅炉房对周围的噪音影响。在规划设计中,篮球场南作为一个纯树林,下设座椅等,方便学生驻留。施工初期,树荫比较小,因此下铺草坪,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栾树并不能具有山东大学小树林的冠大遮阴效果,可以考虑换成法桐或者其他冠大的植物。
齐鲁广场和喷泉建设。齐鲁广场以空间的形式组合着图书馆、行政楼、文科楼、实验楼和第三教学楼,使其成为有机的统一整体,并组织着相互之间的交通联系。进一步完善齐鲁广场和喷泉建设,计划在2012年秋季随图书馆的完工,广场施工完毕。
(三)主要规划建设目标
1.柳影松风景点。该景点位于学生宿舍区与教职工宿舍区的结合地带,规划将其定位发展用地,我们通空间疏密布置,形成柳影松风的景观感受地带。结合为地形起伏造就优美校园生态景观。在前期也可作为校园绿化的临时景观苗圃。在后期学校发展时,可恢复为建设用地。计划2011年秋季完成。种植以柳树、法桐和雪松为主。
2.独木成林景点。该景点位于中心配电室以西区域,以单独乔木植物构成景观的主景内容,力图表现该种植物的优良品性或特殊的功能作用。计划种植法桐为主,结合现有银杏林和毛白杨,形成季相明显、高大的暖温带落叶林区。
3.具体规划指标。环境死角和管理死角清理率达到96%以上,校园树种增长率达到8%,校园绿化树木总量增长率达到4%,校园绿化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校园储备用地绿化率达到90%,校园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6%,苗木移植成活率达到98%。
(四)特色建筑
正在建设的图书馆在高度和体量上都应成为校园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校园内重要的视觉焦点。
八、保障措施
各学院、各协助部门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学校绿化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建设具有院系特色、反映学院整体性的局部特色景观,并负责建设和管护。利用植物的历史文化、季相特征、观赏特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景观环境。
(一)加强组织领导
校园建设规划是学校在一个时期内总的发展建设的依据,是校园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因此,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在立足于学校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学校总体建设规划要求,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加强对校园规划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校园规划制定以后,责成各相关职能部门分步组织实施。
(二)加强相关制度建设
校园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要求,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科学设计、充分利用的原则组织实施,健全有关规划、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工程设计、项目招标、质量监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健全议事程序和规则,维护校园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严肃性,确保校园建设规划得到贯彻和落实。
(三)多方位的筹措建设经费
我校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经有数万毕业生走向全国,形成了在一定范围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校友群体,他们始终关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在社会上已经具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家群体,更想为母校的发展添砖加瓦。各院系应充分利用这样的群体,使广大校友略尽绵薄,为各学院的园林景观建设做出贡献。通过校友捐建、社会捐助、毕业生捐赠等多种形式,倡导栽植各种“纪念林”、“助学林”、“党员林”、“企业林”等,为校园规划建设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