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轶
追寻红色足迹,寻访历史丰碑。济南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全国最早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区之一,也是山东党组织的发源地。那些为国、为党捐躯的革命先烈,他们用理想和热血,铸就了永远的丰碑。今天要为您讲述的,是济南王尽美、邓恩铭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99年前,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党的先躯者在浙江嘉兴南湖点燃了共产主义火炬。在13名一大代表中,有两名来自济南,他们就是王尽美和邓恩铭。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济南五龙潭公园,眼前的这座4米多高的花岗岩石雕像掩映在苍松之间,这就是一大代表、革命先驱王尽美和邓恩铭的雕像。
这座雕像建成于1988年。王尽美手握的,是山东最早的党刊“晨钟报”,邓恩铭手中的则是“共产党宣言”。作为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王尽美与邓恩铭用自己的热血和忠诚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曙光。“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首由董必武同志手书的《忆王尽美》,镌刻在雕像正面底座上,传递着后人对这两位革命先驱的无尽敬仰与怀念。
1921年,以王尽美、邓恩铭为代表的济南先进分子发起建立了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参与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此后,济南共产党人以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承担起领导全省革命活动的重任,革命火种迅速燃遍齐鲁大地。
王尽美、邓恩铭在五四运动的斗争中相识,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成为战友。王尽美,原名王瑞俊,1898年出生在山东省诸城市,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18年,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期间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被推举为山东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1921年春,他与邓恩铭等发起创建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7月,他们一同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此,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王尽美,并写下尽善尽美唯解放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信念。1925年8月19日,积劳成疾的王尽美因严重肺结核去世,年仅27岁。临终之际,他请人代笔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王尽美去世后,邓恩铭受命接替担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1931年4月5日,因为叛徒出卖不幸被捕的邓恩铭,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0岁。为纪念这两位从济南走出去的建党先驱,1986年,济南市在新建的五龙潭公园中修建了王尽美、邓恩铭纪念雕塑。
在距离雕像差不多50米远的地方,矗立着这样一座二层的石头小楼,这里是山东省委秘书处的旧址,当年,王尽美和邓恩铭就是在这里秘密开展党的工作。这个小楼见证了共产主义思想在济南以及在山东地区的产生、发展和兴盛,它不仅仅是山东地区早期党员的入党宣誓地,还是红色思想在山东生根发芽的地方。
站在丰碑下,我们在与时空对话。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王尽美、邓恩铭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曙光。在新时代,青年人要奋力在火热实践中留下青春足印,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成就出彩人生。
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学生任瀚文:
我们要志存高远,坚定抱国梦,自觉把个人的理想抱负同祖国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坚决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响应时代召唤,切实激发爱国之情,坚定抱国之志。
齐鲁工业大学金融学院学生王庆懿:
我们要珍惜青春美好时光,奋发刻苦钻研,踏踏实实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让火红的青春在实干中经受磨练在实干中焕发光彩。